“安仁建筑工匠”特色劳务品牌
安仁于宋乾德三年(公元965年)置县,地处湖南省东南部、郴州市最北端。全县总人口46万,总面积1462平方公里,是国家首批认定的革命老区县、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素有“建筑之乡”的美誉。经过40多年的“传帮带”,安仁“建筑业”已然成为地域性标志和支柱性产业,常年有20万以上人口从事建筑行业,以珠三角为龙头、江浙为两翼、辐射全国的市场发展格局基本形成,南非、利比亚等国家也有安仁建筑工匠的身影,带动就业人员超过10万人,由安仁人创办的各类建筑业公司每年的劳务收入高达150亿元。
恪守初心,闯出建筑之乡美名
安仁的建筑业因农而起、顺农而生。20世纪70年代,安仁县一部分农民组织劳动力进炎陵、闯郴州,不仅带出了一支战斗力强的建筑队伍,更让这个穷县变身为远近闻名的建筑之乡。多年来,安仁建筑工匠始终恪守“吃苦耐劳、质量过硬、合作诚信、胸怀大爱”的精神,让安仁建筑成为高品质的代名词。“安仁建筑工匠”劳务品牌现已形成人员辐射范围广、从业人员规模大、业务涵盖领域多等特点。
安仁县也是郴州市唯一的“省级外派劳务基地县”,近年来,安仁县以创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为契机,积极主动为建筑业搭建就业平台,将建筑劳务工培训纳入“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等培训项目,截至目前跟县外合作培训学员8万人次;在外建立建筑劳务输出务工基地40多个,签订外派建筑工3.5万人次。2021年,安仁县“安仁建筑工匠”品牌荣获人社部“创业带动就业类”劳务品牌。为全面推动安仁建筑业蓬勃发展,打响“安仁建筑工匠”这张名牌,安仁县着力全方位推动“安仁建筑工匠”特色劳务品牌的建设与发展。
培育匠心,全方位提升人才技能
安仁县根据行业用工需求,以返乡农民工、脱贫劳动力等重点群体为培训对象,开展职业工种培训,推动建筑业由“汗水型”向“智慧型”转型,为“安仁建筑工匠”不断提供“兵源”。
培训方式多样化。近年来,安仁县多形式多渠道开展各类建筑工种培训达10万余人次,其中脱贫劳动力培训达6000余人。开设技能培训班,对农民工进行砌筑工、混凝土工、电子商务师等技能培训。全县13个乡镇162个行政村(社区)都建立了劳动就业服务站,实现了信息发布、技能培训、组织输送、招工就业、跟踪服务等“一条龙”服务。
理论实操精准化。聘请专家担任授课教师,采用“理论+实操”的方式对学员进行培训,理论内容系统全面,结合理论知识手把手地教授学员实际操作,帮助学员快速提升熟练度以及专业度。
业务涵盖多元化。2000年以后,安仁建筑业进入高质量快速发展期,业务涉及土木建筑、交通建筑、建筑设计、建筑造价、建筑材料供应、建筑咨询等领域和环节。2018年,三一重工入驻安仁,作为国内首次实现PC生产线、PC搅拌站、钢筋设备高度集成、自动匹配、数字驱动生产的企业,该公司投资建设了PC、ALC、零部件加工生产线等产业园,用智能制造思维为装配式建筑全流程数字化赋能,真正推动建筑工业化在安仁落地。
壮大品牌,促进就业高质量发展
市场需求提升劳务品牌技能含量。在开展职业技能提升专项行动中,县人社部门与有关部门大力实施“订单式、定向式、定岗式”培训,紧紧围绕市场需求、特色鲜明、竞争有力的劳务品牌,不断强化输出服务,形成一支秉承工匠精神的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建筑工人大军,真正使“安仁建筑工匠”输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品牌效应催动人才职业化进程。安仁县把打造“安仁建筑工匠”特色劳务品牌作为推动农村劳动力高质量就业增收的重要抓手,在精准识别劳动力底数、分类建立信息库的基础上,优化就业服务,收集推送沿海地区建筑类优质企业岗位信息,实现企业用工需求与劳务品牌创建精准对接,将农民工转变成职业化建筑工人。
品牌带动脱贫劳动力就业增收。安仁县积极发挥建筑劳务效应,把品牌发展作为增强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有效手段,作为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重要途径。据统计,全县脱贫劳动力32341人,其中从事建筑行业有12000多人,仅广东地区从事建筑行业的脱贫劳动力达2000多人。自2021年始,县人社局每年拿出500个建筑工种培训计划,计划五年内培养2500名以上持证建筑工匠,全面提升“安仁建筑工匠”品牌质量。培训精准对接乡村振兴工作,把技能培训主战场转移到县内大型易地搬迁安置区,联合规模以上建筑公司开展“订单式”培训,对脱贫劳动力进行集中培训并组织签订就业协议,或组织到县内以工代赈建设项目就业,助推实现脱贫劳动力技能培训“结业即就业”。近年来,县人社等相关行业部门先后组织开展脱贫劳动力建筑行业培训达6000余人次,每年核发外出务工脱贫劳动力交通补贴200-300元/人,有效助推脱贫劳动力实现技能就业增收,为实现劳务品牌提质扩容,助力乡村振兴奠定坚实基础。
“安仁建筑工匠”特色劳务品牌的发展壮大是安仁县建筑产业振兴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从业者的“金名片”。安仁县将充分发挥“安仁建筑工匠”特色劳务品牌的影响力和吸引力,把品牌举得更高、擦得更亮,将品牌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推动县域经济发展再上新台阶,为乡村振兴赋能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