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是藏羌文化的发祥地,各民族在漫长的岁月里创造了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文化艺术。其中,羌绣艺术就是阿坝州独特的地域文化瑰宝,最早可追溯至新石器时代,勤劳善良的羌族人,用五彩丝线与高超技艺,做出了可以穿在身上的云彩。2008年,羌绣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近年来,阿坝州以人才培养、基地建设、产品研发、市场营销、非遗传承等多个维度、多种方式,全力打造“羌绣女”特色劳务品牌,为拉动内需、扩大就业、传承文化,推动民族地区经济平稳较快增长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羌绣教材
抢救性编写职技教材。羌绣传统技艺仅凭口授心传,缺乏系统性、集成性,不利于产业发展。阿坝州人社部门组织专家、学者开展抢救性挖掘和整理工作,编写出版了《羌绣职业技能培训教材》,填补了四川省乃至全国没有羌绣技能培训教材的空白,为羌绣产业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制定的《羌绣技能鉴定考核标准》已上报人社部备案。
羌绣培训
规模性实施技能培训。整合培训项目和资金,大规模、多轮次实施羌绣技能培训,为羌绣产业发展奠定坚实职业技能基础。举办羌绣培训班280余期,免费培训绣娘近20000人次(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员3000余人),培训羌绣高技能人才500余人,其中国家传承人3名、省级传承人7名、州级传承人100余名。杨华珍、李兴秀被评为四川工匠、四川技能大师。积极搭建技艺交流平台,将羌绣纳入到农民工技能大赛比赛项目。
羌绣培训
持续性推动产业发展。结合阿坝全域旅游发展战略,以“强一类产业、活一片经济、富一方百姓”为理念,积极探索推广“培训机构+绣娘+公司(合作社)”的发展模式,先后成立了羌寨绣庄有限公司、四川兴绣藏羌文化文艺发展有限公司、圆梦羌绣合作社、花儿纳吉羌绣合作社等40余家生产经营企业和合作社。积极引导羌绣生产企业、合作社对接市场需求,先后在成都、上海、北京、香港等地开设“一针一线”百家零售体验店5家,在微信、淘宝平台建立线上专营店40余家,在京东、亚马逊等电商平台开设羌绣主题馆。诸多羌绣作品入选中国农民工博物馆,荣获“中国旅游商品大赛”金奖、《羌山百美图》获得四川省“天府宝岛,太阳神鸟杯”金奖、《羌族蓝大吉祥一》《羌绣大熊猫》荣获全国工艺美术精品展银奖。羌绣产业每年带动6000名失地妇女、残疾妇女、农村妇女实现居家灵活就业,羌绣从业人员年均增收5000-10000余元。
合作社分红
精准性落实品牌保护。成功申请“汶川羌绣”地理标志保护品牌,进一步增强“茂县羌绣”劳务品牌的市场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强化羌绣基地建设发展,凸显“基地+农户”利益联结和引领带动作用,近年来,茂县“兴绣公司”获得阿坝州金融助推脱贫攻坚民族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羌绣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等荣誉称号。一针一线一佳人,一工一艺一传承。羌绣这朵艳丽的劳务品牌,即将展开她的羽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