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务品牌

  • 喀喇沁建筑工内蒙古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喀喇沁旗从“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促就业”的高度,把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品牌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强力打造劳务品牌,提升品牌价值,弘扬品牌优势,推广品牌经验,发挥品牌带动作用,帮助更多的农村劳动力通过品牌效应实现转移就业,着力打造“喀喇沁建筑工”劳务品牌。该旗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旗县,全旗总人口35万,常住人口28万,其中农村常住人口16…展开 >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喀喇沁旗从“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促就业”的高度,把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品牌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强力打造劳务品牌,提升品牌价值,弘扬品牌优势,推广品牌经验,发挥品牌带动作用,帮助更多的农村劳动力通过品牌效应实现转移就业,着力打造“喀喇沁建筑工”劳务品牌。

    该旗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旗县,全旗总人口35万,常住人口28万,其中农村常住人口16万,农村劳动力12万,富余劳动力6万余人。喀喇沁建筑业发展起步较早,从最初的小工匠、小施工队逐步发展成为具有二级资质的建筑企业3户,三级资质的建筑企业9户,一级劳务分包企业5个、二级专业承包企业1个、三级5个、顶级设计公司1家、乙级招标代理公司1家。

    加强技能培训,提升建筑工技能。结合劳动力资源实际,通过赤峰建筑工程学校与旗内的建筑企业联合,针对性的开展职业技能培训。重点开设建筑施工、建筑安装、工程造价、钢结构制作与安装、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等区级、市级精品专业。每年通过该校培训建筑类技能培训人员达2000多人,特别是电工、电焊工、架子工、钢筋工等专业,经过人社部门和建筑委员会鉴定后取得三级、四级、五级专业资格证和安全上岗证的劳动力,都能在各大建筑工程公司就业,工资收入在5000元以上。通过培训,喀旗建筑工的技能不断提高,转移就业的渠道和领域不断拓宽,转移就业的收入也在稳步增加。

    加强产业发展,促进建筑工就地就近转移就业。该旗通过退城入园、发展当地特色产业,增强产业吸纳建筑工人就业的能力。赤峰云铜飞地项目、东岳金锋飞地项目、温泉小镇建设以及发产业扶贫项目等,促进了建筑行业就地就近转移就业。

    以行业扶贫为抓手,安置贫困劳动力在建筑行业就近就在转移就业。经初步统计建筑业内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达2000人以上,增加贫困劳动力收入,为该旗脱贫攻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喀喇沁建筑工”现在已遍布北京、辽宁、河北、呼伦贝尔、通辽等地,每年通过技能培训后在赵忠义的义龙建设有限公司、毕俊山的海峰建筑安装有限责任公司、李瑞廷的坤城建筑劳务有限公司务工人员就达到2.5万人,“喀喇沁建筑工”占每年转移就业40%以上,年创造劳务收入达3亿多元,占全旗劳务收入的40%以上,并多次被有关部门授予“重合同守信誉单位”、“玉龙杯整体结构工程奖”、“重点项目推荐奖”、“城市建设贡献奖”以及“国家优质工程银质奖工程”等荣誉称号。

    “喀喇沁建筑工”劳务品牌传承着喀喇沁人吃苦耐劳、诚实肯干的优良品质,大大的增强了喀喇沁人在建筑市场的竞争力,凭借过硬的技术和诚信的服务,印制了一张建筑行业的“就业名片”。

    我们将不断在“喀喇沁建筑工”发展进程中,加大农牧民工技能培训力度,提高生产技能,增强劳务品牌竞争能力,同时,将进一步健全完善有关制度和政策,为劳动力转移就业创造良好的环境,千方百计把“喀喇沁建筑工” 劳务品牌做强做大。


    收起 >
  • 广核电四川
    “广核电”是四川省广元市依托四川核工业技师学院为培训基地,以中国核工业二三建设有限公司、中国核工业二四建设有限公司、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中国核工业第五建设有限公司、中国核工业华兴建设有限公司、山东核电设备制造有限公司、鸿准精密模具、广东生益、三星重工、深圳华为技术、南方航空、北京奔驰等国内知名企业为实训、就业基地,为我国核电工业培养初中高级技能人…展开 >

    “广核电”是四川省广元市依托四川核工业技师学院为培训基地,以中国核工业二三建设有限公司、中国核工业二四建设有限公司、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中国核工业第五建设有限公司、中国核工业华兴建设有限公司、山东核电设备制造有限公司、鸿准精密模具、广东生益、三星重工、深圳华为技术、南方航空、北京奔驰等国内知名企业为实训、就业基地,为我国核电工业培养初中高级技能人才的品牌总称,具体包括电气安装及仪表调试、核电管道安装、焊接、铆工、核电暖通工、核电安全员及核电设备检修等专业品牌。

    通过专业培训、安置的“广核电”品牌毕业生主要在核电建设单位、国内外知名企业就业,月平均收入在4000元以上,部分在卡塔尔、摩洛哥、喀麦隆、苏丹、埃塞俄比亚等国外项目工作,年薪10余万元。在一流企业就业,享受一流的就业跟踪服务,使广元市“广核电”劳务品牌蜚声在外,供不应求。

    一、 输出规模及技能水平

    广元市累计为核电安装、施工输送初、中、高各级劳动者30000余人,其中,中高层管理干部500余人,技术骨干10000余人,班组长以上骨干3000余人。近三年通过四川核工业技师学院培训输送到中核建集团大连红沿河、山东荣城、江苏连云港、浙江海盐、福建宁德、福建福清、浙江三门、广东阳江、广东台山、广西防城港、海南昌江等项目部技术工人2200余人, 1000余人成长为生产骨干, 150余人提升为现场班组管理人员。

    二、 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一是源源不断地为我国核电生产、安装、建设事业培养输送了合格的劳动者,促进了我国核电事业的发展。二是广元市招收的核电工大量来源于川、陕、甘、河南、新疆等省,核电企业收入普遍偏高,既解决就业问题,也为贫困地区脱贫致富工作贡献了力量。从2014年开始对口陕西省旬阳县、白河县教育扶贫任务,共计培训和推荐就业200余人;2016年对口扶贫四川省甘孜州雅江县山背后村;2017年承接四川省首批跨市州就业扶贫专班38人培训任务,学员全部安置就业;2018年对口扶贫阿坝州小金县新格乡千家村,派驻驻村干部一名,组建“一帮一”技能培训班一个,通过培训学院将安置合格学员到核电项目就业,响应“培训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家”的号召,做好学院应承担的社会责任。三是这部分核电工经过培训、就业的锻练,掌握了技术,学会了先进的管理、生产经验,有的同志成长为企业生产骨干和管理人员,有的同志利用技术和资金成功创业。四是广元市“广核电”中的多个工种经过多年的锤炼,已经成为一个影响大成熟的劳务品牌。

    三、 品牌保护措施

    1、 建立顶岗实习基地。为配置与专业相对应的校外实习基地,以利于理论紧密联系实际并取得组织安排实习教学的自主权,核工业技师学院与中国核工业二三建设有限公司、中国核工业二四建设有限公司、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中国核工业第五建设有限公司、中国核工业华兴建设有限公司、山东核电设备制造有限公司、鸿准精密模具、广东生益、三星重工、深圳华为技术、南方航空、北京奔驰、上海大众汽车等200余家企业建立了稳固的实习实训基地。通过校企合作,使企业和学院高层管理、工程技术人员、专业教师能进行沟通交流,有效发挥校企双方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优势,形成合力,共同推进学院发展,促进企业生产经营,搭建互利双赢的平台,使学院、企业和学生三方受益。

    2、 实施"订单"培养。广泛与中国核工业二三建设有限公司、中国核工业二三建设有限公司南方分公司、中国核工业二三建设有限公司东方核电工程公司、中国核工业华兴建设有限公司、中国核工业第五建设有限公司、成都海光核电技术服务有限公司等企业签订定向、订单培养协议,加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校企双方共同制订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实习标准。学生的基础理论课和专业理论课由学院负责完成,学生的上岗实习、顶岗实习在企业完成,毕业后即参加工作实现就业,达到企业人才需求。

    3、 开展在职职工高技能培训。与企业紧密联系,开展在职员工技能提升合作,每年培训合格高级工500余人,给企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4、 教学内容补充和完善。时刻了解和掌握市场用工信息,根据市场用工信息不断调整和补充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与企业要求完全接轨,满足企业的需要。

    将继续坚持“以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质量为核心”的指导思想,秉承“校企共融,人才同育”的理念,良好的安置工作、优质的跟踪服务、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学校内涵发展,切实提升员工队伍素质,全面提高学生的就业质量,努力做好学生安置就业工作,为企业和社会输送更多更好的人才而尽我们一份力量。

    收起 >
  • 旬阳建工陕西
    旬阳县有农业人口40.5万人,其中青壮年劳动力15万人。为有效转移剩余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先后将建筑行业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列入县域中长期发展规划。旬阳县打响“旬阳建工”劳务品牌,建立健全镇、村劳务联络站,畅通劳务输出渠道,年均输转农村剩余劳动力10万人以上,创劳务收入13亿元以上,劳务收入占农民年均纯收入60%以上,其中“旬阳建工”年均收入过5亿元。近年来,旬阳县年均…展开 >

    旬阳县有农业人口40.5万人,其中青壮年劳动力15万人。为有效转移剩余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先后将建筑行业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列入县域中长期发展规划。旬阳县打响“旬阳建工”劳务品牌,建立健全镇、村劳务联络站,畅通劳务输出渠道,年均输转农村剩余劳动力10万人以上,创劳务收入13亿元以上,劳务收入占农民年均纯收入60%以上,其中“旬阳建工”年均收入过5亿元。近年来,旬阳县年均实现“旬阳建工”劳务输出人员1万人以上,其中贫困劳动力3000人以上。

    “旬阳建工”历史悠久,八十年代初,利用职介所、职中、乡镇农技校、县农广校等机构培训了部分建筑工人。九十年,该县在职中开设了“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采取“校企联办”等方式,将首批300多学生与县建司、安康长兴建筑公司、湖北卓越建设集团、核工业部等实行“订单式”联合办学,解决了学生实习和就业问题。随后,该县职中注册了“文苑建筑队”资质,建立了建筑专业学生实习基地,成立了以县职教中心为龙头、以乡镇农技校为依托的技术培训和信息服务网络。近几年来,该县实施了“阳光工程”、“人人技能工程”、“雨露工程”等,每年组织建筑工种技能培训20多起,年均培训6000余人次,输出率达98%以上。学员们大部分取得初级职业等级正式,部分取得中专毕业证书,建筑五大员岗位合格证书,中级工等级证书,长短期培训后输出人员就业率达95%以上。

    旬阳建工以“诚实守信、吃苦耐劳、质量第一”在全国各地同行中树立了良好的形象,也涌现出了一大批创业之星:仙河籍建筑老板何升义在西安市创办的“创业建筑公司”、仙河籍建筑老板潘厚德在山西创办的“洪茂建筑公司”等多次被当地被评为“重合同守信用单位”和“建筑业诚信企业”等荣誉称号。目前,旬阳人在外注册的规模企业30多个,注册劳务分包公司100多家,旬阳建工的品牌遍及河北、山西、河南、北京、吉林、新疆、甘肃、深圳、西安等十几个省市。“旬阳建工”不仅成为该县的劳务品牌,而且名扬三秦大地。


    收起 >
  • 丹凤厨工陕西
    丹凤县位于陕西省东南部,秦岭东段南麓,因县城襟带丹江水、枕依凤冠山而得名,是一个“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土石山区农业县和国家扶贫工作开发重点县。全县辖12个镇办、155个村(社区),总面积2438平方公里,总人口30.4万,其中农业人口27.71万人,有剩余劳动力9.8万人,外出务工增收成为该县农村群众主要经济收入来源之一也是脱贫攻坚的一大产业。自2008年以来,丹凤县紧紧围绕县内劳动力…展开 >

    丹凤县位于陕西省东南部,秦岭东段南麓,因县城襟带丹江水、枕依凤冠山而得名,是一个“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土石山区农业县和国家扶贫工作开发重点县。全县辖12个镇办、155个村(社区),总面积2438平方公里,总人口30.4万,其中农业人口27.71万人,有剩余劳动力9.8万人,外出务工增收成为该县农村群众主要经济收入来源之一也是脱贫攻坚的一大产业。

    自2008年以来,丹凤县紧紧围绕县内劳动力资源特点,积极探索,不断加大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力度,以劳务基地建设为平台,以劳动力就业技能培训为牵引,以劳务品牌建设为载体,通过十年的时间,逐步形成了涉及餐饮经营、管理、服务全过程及餐饮配套产业链上的“丹凤厨工”劳务品牌,在西安、南京、杭州等现代化大城市享有盛名。

    一、 品牌规模及特点

    “丹凤厨工”,顾名思义,指丹凤籍从事餐饮相关工作的劳务人员,涉及餐饮管理、经营、服务全过程,以及餐饮配套相关产业链。主要输出集散地在西安,南京、杭州等地,形成了以“丹凤厨工”为核心的三大餐饮服务体系:一是在西安以“小杨烤肉”为首的龙头企业吸纳就业体系,该餐饮品牌由丹凤籍企业家杨书升、杨书贵兄弟共同创办,目前共开办32家门店(含直营店、加盟店和社区店),拥有配送中心及养殖基地各一个,直接吸纳丹凤籍餐饮服务人员1400余人,其中联合创业人员32人,中高层管理人员120人,餐饮技师282人,餐饮服务人员970余人。二是在南京以“丹凤拉面”为主的自主创业带动就业体系,涉及小吃、烧烤、酒楼、大学食堂配餐等多个经营类型,目前有丹凤籍餐饮自主创业人员310余人,带动丹凤籍务工人员直接从事餐饮服务2600余人,从事餐饮配套产业链工作580余人。三是在杭州以“蔬果经营”为主的食材配送服务体系,主要为杭州、上海、扬州等城市的高档餐厅、五星酒店配送精品新鲜蔬菜、水果等定制食材,目前有相关服务人员600余人,丹凤籍务工人员占到80%以上。

    “丹凤厨工”劳务品牌主要有以下三个特点:一是该劳务品牌涉及餐饮服务全过程及配套产业链,带动就业人数多,满足了不同层次务工人员的就业需求;二是通过丹凤籍企业家在外创办龙头企业和在外创业成功人士的带动,该劳务品牌从业人员结构稳固,从业时间可持续性强,收入可靠有保障。三是在就业过程中,丹凤县针对该劳务品牌技能特点和要求,下大力气开展餐饮相关技能培训,再加之用工企业有计划的实现技能提升自训,形成了一支技能精湛、服务优良的劳务大军。

    二、 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目前通过“丹凤厨工”劳务品牌输送的餐饮相关务工

    人员每年有近万余人,中高层管理岗位人员年均实现收入15万元以上,联合创业和自主创业人员年可实现收入20万元左右,从事餐饮服务人员及配套产业链务工人员年可实现收入4万元左右,全年累计可实现经济收入2.8亿元,占全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全年总收入的30%以上。

    近三年来,丹凤县在精准扶贫的大背景下,加大就业扶贫力度,通过该劳务品牌有组织地吸纳贫困劳动力426户651人实现稳定就业,直接帮助2143人致富脱贫,为全县打赢脱贫攻坚战役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 品牌保护措施及发展规划

    目前,丹凤县已把“丹凤厨工”劳务品牌纳入到全县《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纲要》予以深度培育打造,加大宣传力度,形成广泛的社会认同,将“丹凤厨工”建设成全省著名、全国知名的劳务品牌,力争通过该劳务品牌吸纳带动餐饮服务及相关务工人员每年增长20%以上,通过3-5年时间,围绕“丹凤厨工”劳务品牌就业人数达到10000人以上,人均年实现收入达5万元以上。

    下一步,丹凤县在该劳务品牌保护及发展规划方面,将具体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注册“丹凤厨工”商标,通过知识产权保护增强品牌效应;二是整合县内培训机构力量,为该劳务品牌从业人员提供一条龙的差异化培训服务,不断提升技能服务水平;三是加强政企合作,通过成立专门的“丹凤厨工”人力资源服务公司,搭建就业服务交流平台;四是加大扶持力度,利用三年时间,在当前基础上,扶持县内自主创业人员在外创办以“丹凤厨工”为品牌的餐饮实体100家,带动贫困劳动力就业1000人。


    收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