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务品牌

  • 敖汉架线工内蒙古
    敖汉旗位于内蒙古赤峰市东南部,南与辽宁省毗邻,东与通辽市接壤,距锦州港130公里,是内蒙古距离出海口最近的旗县。全旗总土地面积8300平方公里,辖16个乡镇苏木、2个街道办,总人口60万,其中富余劳动力27.5万,人力资源富集。是“全国人工造林第一县”、“全国人工种草第一县”、“全国生态建设示范区”、“全国再造秀美山川先进旗”。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生态环境“全球500佳”,是全国…展开 >

    敖汉旗位于内蒙古赤峰市东南部,南与辽宁省毗邻,东与通辽市接壤,距锦州港130公里,是内蒙古距离出海口最近的旗县。全旗总土地面积8300平方公里,辖16个乡镇苏木、2个街道办,总人口60万,其中富余劳动力27.5万,人力资源富集。是“全国人工造林第一县”、“全国人工种草第一县”、“全国生态建设示范区”、“全国再造秀美山川先进旗”。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生态环境“全球500佳”,是全国唯一获此殊荣的县级单位。

    由于人口多,又是农业大旗,大部分地区靠天吃饭。从上世纪80年代初,该旗开始组织富余劳动力赴东北送变电公司务工,经过30多年的发展,敖汉架线工在电业架线行业有较高知名度,是电力架线行业中一支技术高、实力强、能吃苦耐劳的施工队伍,业内有“北有内蒙,南有四川,内蒙当中数敖汉”之称。这些人主要从事组塔架线、电厂建设、设备安装等电力行业施工。目前,全旗从事架线的工人有4.3万人,经纪人170多人,年收入15亿元以上,施工队伍遍布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并远赴土耳其、苏丹、蒙古等国家施工。2008年的南方冰冻、四川地震灾区都有敖汉架线人的施工项目。工人月工资平均都在6000元以上。2009年,敖汉架线工被赤峰市委、市政府评为“市级优秀劳务品牌”;2015年被评为“内蒙古自治区劳务品牌”。

    加强架线工职业技能培训。将电力架线人员纳入终身培训,健全以就业技能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和创业培训为主要内容的培训制度。顺应电力架线、安装产业结构迈向中高端水平,整合各类培训资源,构建多元化职业技能培训体系,创新培训方式,延伸培训触角。工人在外施工的,就将培训班开在工人施工地点,工人放假在家的,培训班就在家乡开展,方便工人及时参加技能培训。全旗每年开展电力架线工技能培训1500人左右。目前,架线工技能人员占整个队伍的65%以上。

    推进架线工转移就业。完善旗、乡、村三级就业服务网。扶持扩大电力架线劳务中介机构、劳务经纪人、劳务带头人队伍。培育年转移200人以上劳务中介机构3个,年转移100人以上的经纪人20个,稳定的劳务用工基地4个,并积极扩大国外电力架线用工市场。年转移劳动力稳定在4万人以上、年收入15亿元以上,使电力架线工人劳务经济收入成为农牧民收入主体。

    扶持架线工助脱贫。对全旗3.85万贫困人口分类,扣除移民搬迁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社会保障兜底一批后,将剩下2.8万人贫困家庭劳动者纳入外出就业对象,对此建一套就业扶贫基本台帐,动态掌握劳动年龄段贫困人员基本情况,对有从事电力架线就业意愿和培训需求,精准识别、精准扶贫。为贫困劳动力搭建就业平台。通过定向培训协同电力架线企业进村招聘,建劳务就业基地,每年转移就业500人,通过电力架线务工实现脱贫。

    发挥龙头企业和经纪人带动作用。敖汉旗正源架线工程劳务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2008年5月。公司资质为电力工程安装三级。现有从业人员1000多人。几年来,为我旗务工人员带回工资达3.5亿元。在2008年南方冰冻灾害电力工程抢修中提前完工,恢复送电,多年来,承担的电力线路工程都保质、保量、保时完成任务,受到电力部门的好评。赤峰中诚建筑有限公司经理刘存,是敖汉旗木头营子乡走出去的一名架线工。他施工的架线、安装工程多项被评为“东电优质工程”和“通辽市优质工程”。架线安装工程遍布东三省及内蒙古中东部,所有项目都是优质工程。他带领下的农民工队伍被称为“铁军”。他本人也被誉为“农民工架线第一人”。带领的队伍有农民工1800多人。2010年,他还被评为“自治区优秀农民工”荣誉称号。

    成立协会,保障架线工权益。为使架线人有序施工,防止竞相压价,恶意挖聘技术人员,2009年,该旗成立了“敖汉架线工协会”。政府每年春节前后组织架线工经纪人座谈会,就保险缴纳、证照办理等情况进行协商解决。

    敖汉架线人凭着吃苦耐劳的精神,以成倍艰辛的付出,获得了丰厚的收入。近三十年来,架线工的收入始终高于其他打工者,现在普通架线工的月收入都在六七千元,全旗有四万多个家庭是靠架线工的收入富起来的。今后,为使敖汉架线工得到广大农牧民工的认可,旗委政府将在敖汉电视台开辟专栏,宣传敖汉架线工基本情况、务工、工资福利待遇等,通过对品牌的宣传,不断提升劳务品牌的知名度,以此来推动劳务品牌效应。在劳务品牌的带动下,将架线行业做大做强,带动更多农牧民、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员脱贫致富。


    收起 >
  • 临沧管家云南
    “临沧管家”是临沧保姆的升级版。自1992年通过临沧地区人事劳动局、妇联共同打造,组织16至20岁女青年经过培训后到昆明、广东等地外出打工,由于临沧人吃苦耐劳,诚实守信,逐步赢得市场好评,目前,已有3万多人外出务工从事保姆行业的工作,由临沧保姆慢慢演变为“临沧管家”劳务品牌,创造劳务收入8.5亿元,有力促进了农村劳动力经济收入持续增长,实现贫困群众稳定就业,也…展开 >

    “临沧管家”是临沧保姆的升级版。自1992年通过临沧地区人事劳动局、妇联共同打造,组织16至20岁女青年经过培训后到昆明、广东等地外出打工,由于临沧人吃苦耐劳,诚实守信,逐步赢得市场好评,目前,已有3万多人外出务工从事保姆行业的工作,由临沧保姆慢慢演变为“临沧管家”劳务品牌,创造劳务收入8.5亿元,有力促进了农村劳动力经济收入持续增长,实现贫困群众稳定就业,也为“临沧管家”劳务品牌创建工作打下坚实的组织基础。

    收起 >
  • 为民劳务——农民工兄弟远方的家山东
    在共和国最年轻的土地—黄河入海口的新兴石油城市山东省东营市,有家新崛起的农民工劳务公司,是始建于2006年3月的东营市为民劳务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为民劳务”)。历经12年的风风雨雨,靠公司集体的聪明才智、海纳百川的包容度、无私奉献的创业精神,将公司发展成为一家由起初的不足200人发展到了高峰期5000余人的农民工队伍,公司管理团队由3人培育成23人,固定资产达…展开 >

    在共和国最年轻的土地—黄河入海口的新兴石油城市山东省东营市,有家新崛起的农民工劳务公司,是始建于2006年3月的东营市为民劳务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为民劳务”)。历经12年的风风雨雨,靠公司集体的聪明才智、海纳百川的包容度、无私奉献的创业精神,将公司发展成为一家由起初的不足200人发展到了高峰期5000余人的农民工队伍,公司管理团队由3人培育成23人,固定资产达到8000多万元的一家民营企业。

    一、强化服务保障,积极营造安居乐业的环境

    2006年3月公司成立初期,农民工人数仅有100余人。至2008年,公司不断发展,农民工规模已达1000余人,80%以上来自山东省内的鲁西南、鲁西和鲁西北等劳务输出地市,同年10月,西城分公司成立,标志着公司的发展迈上了一个新台阶。靠着良好的口碑,农民工队伍迅速壮大,2011年出现“井喷”式发展的良好势头,人数已达近4000人。硬件的落后已与规模的扩大不相适应,2012年11月,公司完成第一次搬迁,一座占地70亩的硬件设施齐全的崭新的劳动力市场呈现在几千农民工面前,真正让几千农民工兄弟告别了“马路市场”,拥有了一个功能配套齐全,集吃、住、行、购、学、就业一条龙服务的自己的家。同年,新型农民学校落成,从此,农民工兄弟不仅停留在日升而作、日落而息的简单劳作水平,进而转变为由政府进行免费技能培训后再上岗的技术型“含金量”高的新型人才,大量的进城务工人员由城市边缘人逐渐转变为城市市民的“融城之梦”开始变为现实。

    2018年2月2日,劳动力市场第二次大搬迁,公司投资7000余万元购买了近6000平方米的8层商务写字楼,同时租赁了近4000平方米的5层商务写字楼,经过严格的消防改造,近10000平方米的商务楼用做农民工公寓,解决了近2000名农民工的居住问题,从居住条件来讲,农民工住进配备中央空调的写字楼在全国尚属首创,微利的公寓住宿收费,实现的是拎包入住以及冷水、热水、用电全免费,几千农民工来到为民劳动力市场,真正实现的是“零成本”就业,职业技能培训、法律咨询、维权和讨薪、居住证办理,农民工子女就近入学等等服务全部实行免费,无论是硬件的提升还是企业文化的建设,为民劳务公司的发展有了质的飞跃,迎来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二、强化教育培训,着力提升农民工就业本领

    从实践看,农民工要想多挣钱,关键是得有一技之长。为此,我们在提高农民工素质上狠下功夫,依托新型农民学校,开展对土木等建筑工种和电工、电焊工、塔吊工等的培训和认证,每年约有500多人取得相应的资格证书。

    作为东营市最大的一家专业化、规范化的农民工劳动力市场,为民劳务公司已经发展成为引进外地劳工人员,再输入到本地建筑业及厂矿企业的一种中介平台模式。劳动力平均日流量达3000人次,每年输出量达109万人次,年创造GDP达8.5亿元,为民劳务公司每年劳务中介创收达500万元,带动的餐饮、住宿、超市、通讯、建筑租赁等相关产业的收入达150万元。在取得经济效益的同时,社会效益更加明显,一是带动了劳动力市场半径5公里范围内的周边经济的发展,如房产出租、饭店餐饮、服装零售、建筑租赁、车辆出租等行业的巨大发展。二是带动就业,解决了5000余名外来务工人员及当地地方和油田很大一部分人的下岗再就业问题,同时带动了周边县区失地农民的劳动力转移。

    三、强化安全意识,坚决杜绝重大安全事故发生

    我们始终遵循“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群防群治”的方针,对农民工的安全教育常抓不懈,因此12年来从未发生有影响的重大安全事故。与此同时我们对公寓的住宿管理更加精细,严格按照标准要求每个房间人数不超1人;小电器杜绝使用;严禁私扯乱拉电线;严禁室内吸烟;每天安全管理人员例行5遍的巡检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杜绝了火灾的一切来源,消防设施百分百达标。自2013年建公寓以来,农民工住宿从未发生一件安全事故,但安全的弦我们从未放松过,目的只有一条:一切以人为本,农民工的生命安全高于一切!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为民劳务公司成立12年来,我们真正做到了为政府分忧,为企业解难,为农民工解困致富。几千农民工在我们为民劳务公司能够安全生产、安心生活是我们“为民”品牌在东营、在山东得以流传的根本所在!我们的愿景是让“为民劳务”在齐鲁大地乃至全国范围内做“百年”劳务品牌企业!

    我们的努力得到了省、市、区相关部门的认可。2013年,东营区胜利街道授予为民劳务公司“巾帼创业示范基地”;2016年6月和2017年6月,公司党支部连续两年被新兴社区党总支评为“优秀党支部”称号;2017年3月,为民劳务公司被东营区胜利街道评为“胜利之美先进人物”单位称号;2017年4月荣获东营市总工会“东营市五一劳动奖状”称号;2018年4月公司再次荣获东营市总工会“东营市五一劳动奖章”的光荣称号;公司多人分获东营区胜利街道“优秀共产党员”的光荣称号。2014年7月24日,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副厅长李伯平亲临东营市为民劳务有限公司农民工市场,深入农民工中间讲解农民工就业等方面的常识,并且回答农民工关心的热点问题。李厅长走进农民工公寓了解农民工的居住情况,对为民劳务公司在就业方面的成绩给予充分的肯定。2015年5月14日,山东省农业厅副巡查员褚瑞云率“省农民工三项行动计划”专项督查组来东营市督查。其第一站就来到了东营市为民劳务有限公司,对农民工市场进行“三项行动计划”的落实情况进行督查调研。督察组认为,东营市为民劳务有限公司高度重视“省农民工三项行动计划”的实施,对东营市农民工就业做出了积极贡献,创造了很高的社会效益。这些荣誉不断激励和培养我们为民劳务不断追求卓越的社会责任心。

    今后,为民劳务公司将在现有主业基础上加快其他项目的拓展,如建筑劳务分包、家政服务、国内外劳务派遣、专业的农民工用工洽谈招聘会、线上交易平台建设等,力争实现年产值过1000万元。我们将按照“让新生代农民工从城市边缘人转变为城市新市民”的总体目标要求,力争将“为民劳务”发展成为全国范围内标准化模式的劳动力零工市场的连锁品牌企业,为全国的农民工就业做出我们更大的贡献,让“为民劳务”成为几千外来务工的农民工兄弟信赖的远方的家!


    收起 >
  • 昭阳建筑工云南
    昭阳建筑工中的架子工、支砌工、钢筋工闻名西南,俗有“天下建筑有专攻,昭阳架子、钢筋、支砌独一雄”的美称。昭阳建筑工遍布全国各地,乃至辐射到新加坡、泰国、日本等许多国家。通过政府积极引导扶持,并将建筑类许多工种纳入技能培训,以架子工为龙头的建筑行业发展迅速。据2016年底的一份调查数据显示,全区共有建筑承包公司25家,建筑务工队320余支。近年来,通过培训转…展开 >

    昭阳建筑工中的架子工、支砌工、钢筋工闻名西南,俗有“天下建筑有专攻,昭阳架子、钢筋、支砌独一雄”的美称。昭阳建筑工遍布全国各地,乃至辐射到新加坡、泰国、日本等许多国家。通过政府积极引导扶持,并将建筑类许多工种纳入技能培训,以架子工为龙头的建筑行业发展迅速。据2016年底的一份调查数据显示,全区共有建筑承包公司25家,建筑务工队320余支。近年来,通过培训转移到全国各地建筑行业的从业者在8万人以上,由于这部分建筑工人吃苦耐劳,做事认真,在行业中已经逐步形成了“昭阳建筑工”这个劳务品牌。

    收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