宾县是农业大县,全县62万人口,其中农业人口48万,农村劳动力24万。针对资源占有量小、富余劳动力比重过半的实际,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县把促进劳务输出纳入全县重点工作,明确指导思想、工作目标和工作措施,加大工作力度有序推进。
宾县确定推进劳务输出的指导思想是:以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为目标,以不断增加农民收入为目的,以加快解决“三农”问题和促进扩大就业为基点,坚持向大中城市转移与向小城镇转移相结合,离土转移与就地创业相结合,本地转移与移地转移相结合,向国内转移与向国外转移相结合。其中对俄罗斯劳务种植输出是我县劳务输出的重点。
基本概况:首先是以种植销售黄瓜、西红柿为主产品的农业棚菜吸纳农民工。宾县农民工在俄罗斯主要产业是大棚蔬菜种植、销售。主要品种:荷兰黄瓜、中国早熟西红柿。主要分布地区:新西伯利亚、鄂木斯克、秋明、叶卡捷琳堡市郊、占地约一千余公顷,大棚占地约六百余公顷。合作形式:租用俄方农场土地或当地政府土地 ,年限10年和20年不等,年产黄瓜(产值2.42亿人民币)、年产西红柿(产值1.53亿人民币)、总销售额达3.95亿人民币,凡较大规模的棚菜经营者在市区蔬菜大市场都有各自的售货摊位,进行批发。大宗的买主可到棚菜基地装整车销售。中国老板租种俄方土地 ,由他们自己建造大棚,大小老板大棚蔬菜的所有用工,均是中国农民工。每个农民工每月净工资收入5500元人民币以上,往返手续、交通费用、住宿全部由用工的老板承担。每个人大棚投入平均3万元人民币,年纯利润均在4万元左右。每年在俄从事大棚蔬菜种植的宾县农民工约400多人,还带动省内其它各地的农民工就业,农民工的工资没有拖欠问题。其中李忠国的蔬菜基地以蔬菜质量好,在俄方得到肯定站稳脚跟,愿意长期合作。李忠国是宾县宾州镇人,了解到在俄搞大棚菜种植、营销很有发展前景。从2003年到俄成立公司到现在已建成大棚310个,每棚占地1160平方米。他的下属有53个中层经理,实行承包生产,统一安全管理、客观指导价格,每半个月召开一次会议,因此他的蔬菜生产基地,规划合理、组织周密、体制健全、生产管理有序,团队精神突出。
具体措施:1.解决发展资金不足的问题。县政府在资金方面给予扶持、支持、安排一定数额的务工经济发展资金或低息贷款,解决发展起步阶段和发展中的资金不足问题。2.解决招工难的问题。县人社部门利用乡镇、社区、村劳动保障工作平台,加大招工宣传力度,加大学习培训力度,加大组织指导服务力度,鼓励更多的农民走出家门,外出打工。同时发挥民工的示范带头作用和优秀经纪人的中介作用,解决农民在新的农村农业政策下,产生的留恋土地 、眷恋家乡满足现状的严重影响,致使农民不想外出打工带来的难题。3.解决农民工出境的问题。县政府相关部门在办理农民工出境手续的工作中,热情、积极、负责、多给予方便、多给照顾、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4.解决俄方生产生活环境问题。中国农民工在俄经常受到不公正 的待遇,甚至受到海关,交通警察的有意刁难、勒卡。公司老板、经理组织农民工学习当地法律、法规、民俗习惯尽快融入当地生活。
未来对策:1.快速扩大蔬菜大棚发展,充分利用已具备的地理位置优势,向秋明以西发展,形成东起新西伯利亚,西到圣彼得堡,贯通新西伯利亚等幅射全俄中国蔬菜生产基地线。2.快速建立在俄蔬菜行业组织,充分发挥调控市场价格,占领俄罗斯蔬菜大市场。在俄的各地方成立蔬菜协会,形成公司化、集约化势态,把握市场份额占领市场的主动权。
品牌特征:由于宾县对俄罗斯劳务种植方面做出的努力和贡献,得到国家、省、市的好评,2007年被中国就业促进会评为全国优秀劳务输出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