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乐都区把打造劳务品牌,扩大就业渠道,壮大劳务经济,促进农民增收作为做大做强劳务产业的核心和关键来抓,采取政府引导、劳务经纪人带动、建立劳务基地、定向培训等多种方式,积极培育和打造劳务品牌,提升了劳务输出的质量和水平,促使劳务输出向规模化、专业化和品牌化,形成了具有本地特色的劳务品牌。
一、劳务品牌描述
“乐都高原电建”劳务品牌是指以架设电网为主(110千伏、220千伏、330千伏、500千伏、750千伏等各种电压及超高压等级线路),包括电力工程基础开挖、铁塔基座修建、模板加工、混凝土浇铸、线路测绘、铁塔架设、线路架设、电力施工、农电改造、电力维护、发电站工程施工、变电站修建等电力建设劳务活动来增加劳务收入所形成的特色劳务输出渠道。
“乐都高原电建”劳务活动起步于1984年,当时高庙镇镇农民李连和、碾伯镇农民谭永祥等社队能人不甘贫困,组织村民到“农电改造”施工队搞副业,并逐步建立了自己的施工队。在以后的发展中,他们转战四方,不断扩大建设规模和范围,由小小施工队逐渐发展壮大为乐都永祥劳务有限公司、海东地区联合劳务有限公司、青海省广源电气安装工程有限公司等从事以架设电网为主的专业施工队伍,专门从事高原电力建设劳务活动,并且随着劳务输出规模逐年增大,人数逐年增多,也逐步带动了周边乡村的劳务输出,逐步形成具有本地特色的“乐都高原电建”品牌,走出了一条以品牌占市场增加收入的劳务输转路子。
二、劳务品牌规模
目前,从事高原电建的经纪人有71人,务工人员达5300多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达1000多人。务工人员覆盖全区马厂、芦花、马营、达拉、碾伯、洪水、雨润、中岭、高庙、瞿昙等14个乡镇,务工地点主要在青海、新疆、西藏、甘肃、宁夏、四川、江苏、山东、辽宁以及安徽等省份。目前影响较大,比较突出的劳务经纪人有6人,其中,高庙镇的李连和、段广军,碾伯镇的谭永祥等人的施工工地遍布青海省省内各地和部分省外。
三、劳动力职业技能要求
从事高原电建劳务活动的务工人员需要有电工、架线、高空、测量、砌筑、钢筋、混凝土、模板、焊接、特种、光伏电站、风力发电设施安装等方面的作业技能及技术,在上岗之前要进行一定的技能培训,并取得相应的技能等级证书。
四、经济社会效益
“高原电建”劳务活动使一大批农村劳动力实现了由体力型向技能型的转变,并且通过带领周边村社剩余劳动力从事电力建设劳务活动,劳务规模逐年扩大,使山区农民走上了致富之路。目前,从事“乐都高原电建”劳务活动的经纪人有71人,人均年收入30万元以上;从事此项劳务活动的务工人员有5300多人,人均年收入4万元以上。永祥劳务有限公司等6家企业的劳务收入1.2亿元以上;全区每年高原电建劳务活动收入达3.52亿元以上。
五、劳务品牌发展潜力预测
随着国家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的实施和产业政策的调整,格尔木至拉萨输电线路、电气化铁路建设、西电东输、黄河上游阶梯电站开发、海西风力发电和太阳能发电、新一轮农电改造等重点项目的开工建设,电力建设已成为青海经济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了进一步发展壮大“高原电建”劳务品牌上的规模带来了更大的发展机遇。
下一步乐都区将按照“扩大规模、提高质量、打造品牌、争创一流”的工作思路,发挥劳务品牌优势,在巩固好已建立的西藏、新疆、海西、玉树、海南等几个较为稳定的劳务输出基地的基础上,积极落实好各项奖励扶持政策,激发劳务经纪人的积极性,开辟新的劳务基地,做到输出一批、巩固一批、建立一个点、发展一大片,使我区劳务品牌向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专业化方向发展,逐步实现农村劳动力由体力型向技能型的转变,进一步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就业率和劳务收入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