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宜丰县以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为目标,强化就业优先政策落实,密集开展了系列就业服务活动。全县就业规模保持稳定、就业结构不断优化、重点群体总体平稳、就业质量逐步提升,为“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奠定了基础。
“四留服务”援企稳岗暖民心
2021年春节前后,为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稳岗留工工作,宜丰县积极开展“迎新春送温暖、稳岗留工”专项行动,进一步稳住就业基本盘,切实兜牢民生底线。送温暖留心。积极落实《关于统筹做好2021年春节期间疫情防控与“稳产、稳岗、稳员”工作的通知》,对春节期间不停产的企业发放稳产补贴;对留在宜丰过年不返乡(不外出)的江西省外户籍员工,给予1000元/人的稳岗稳员补贴;对春节期间不停产的企业给予交通补贴。同时,印制一万份《致全县农民工朋友的一封信》进村入户进行发放,重点宣传本地就业务工、稳岗留工等政策措施。强政策留岗。为稳定就业岗位,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稳岗的扶持力度,宜丰县对2020年度裁员(减员)率不高于6%的中小微企业,返还其2020年度实际缴纳失业保险费的60%,大企业返还其2020年度实际缴纳失业保险费的30%。进一步发挥失业保险助力企业发展和保障失业人员基本生活功能作用。稳生产留工。依托人社部重点用工调度保障线上平台,加强重点企业用工监测,实施重点企业用工调度保障机制,为该县江西博沃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等十家重点用工企业专门成立以县委常委、县政府副县长为组长,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县人社局局长为副组长的企业用工工作领导小组,针对性的为企业提供企业用工等公共就业服务。优服务留人。积极组织开展一系列“春风行动”,2月1日-3月28日开展宜丰县2021年春风行动网络视频招聘会,2月7-10日开展外地农民工不返乡“稳岗稳员”走访慰问活动,2月20-21日开展足不出户“职”得你来网络直播招聘会,及20日线下招聘活动。通过不间断开展线上招聘活动,有序组织线下服务,加大岗位信息、远程招聘、网上面试等公共就业服务供给,加强人岗匹配和精准服务。
党史教育 我为群众办实事
党史学习教育活动开展以来,宜丰县将党史学习教育融入日常工作,充分发挥就业工作职能,将“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要求落到为群众、为企业服务上,不断推动学习教育走深走实。“送”技能培训。为切实提升就业重点群体的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该县结合地方产业发展和企业用工需求,将种养殖、电子商务、月嫂、面点等各类培训送到乡镇、村组、田间地头和企事业单位,切实方便城乡劳动者参加各项技能培训。2021年,共举办技能培训15期,培训学员513人。“送”创业贷款。通过举办“春风行动”“民营企业招聘月”“政策直通车”等专场服务活动,集中宣讲创业担保贷款政策,将政策宣传“触角”延伸至全县16个乡镇(场),通过一对一政策咨询、发放宣传单等方式,提高政策知晓率,扩大政策覆盖面,推进创业担保贷款政策“应知尽知、应享快享”。2021年,共发放创业担保贷款20146万元,直接扶持1208人实现创业,间接带动6452人实现就业。“送”招聘岗位。积极组织开展“就业援助现场招聘会”“春风行动现场招聘会”和“2021年宜丰县民营企业招聘会”等公共就业服务“盛宴”,形成线上与线下的良性互动,引导农村劳动力就近就地就业。2021年,组织开展宜丰县2021年春风行动网络视频招聘会9场,足不出户“职”得你来网络直播招聘会2场,送岗下乡等现场招聘会16场,发布岗位信息三万余条,为服务对象提供服务61518人次,促进4609名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
有效创建 乡村振兴谱新篇
为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政策,推进公共就业服务向基层一线延伸,该县打造了2个高质量就业乡镇(街道),创建7个高质量就业村(社区),进一步助推乡村振兴。制定方案,高起点创建。结合当地实际,以县就业领导小组办公室出台下发了《关于扎实做好高质量就业乡镇(街道)、村(社区)创建工作的通知》,明确了创建工作的目标、内容、步骤和要求,落实了工作责任,并将此项工作列入年度考核乡镇(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高起点创建为群众提供高效优质的人社公共服务。积极引导,高标准打造。该县通过将文件下发到16个乡镇,充分利用当地各类宣传媒体,同时通过挂横幅、下乡点对点宣传等方式,广泛进行政策宣传,调动各乡镇参与创建工作的积极性。共收到潭山等5个乡镇、车上林场小水村等8个村提交的高质量就业乡、村创建点申请。扎实推进,高品质服务。自创建工作开展以来,各创建点召开专题会议,成立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开展创建工作评估,根据就业率、就业服务开展情况等指标变化和工作任务完成数量、质量,通过日常与定期相结合、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评价方式,确保各项工作按时稳步推进,为群众提供高品质服务。
分类施策 脱贫人口稳致富
2021年,宜丰县按照“摸清底数、区分类型、找准问题、分类施策”工作思路,坚持创造更多就业岗位和稳定现有就业岗位“齐头并进”,力促贫困人口稳定就业,持续增收,防范脱贫人口返贫风险。目前,全县贫困劳动力3883人,就业2803人。一是做好就业监测工作。建立和完善了定期回访排查机制,每月对全县脱贫劳动力、边缘易致贫人口等“三类人员”进行动态监测,根据异动反馈及时录入就业监测系统。二是规范公益性岗位管理。及时将2021年度全县各部门脱贫劳动力公益性岗位信息录入省人社一体化信息系统,并及时对相关数据进行动态更新。清理清退有名无实、无法履职、无劳力等扶贫公益性岗位人员125人,有效地确保了扶贫公益性岗位的规范性和脱贫成效。2021年,人社部门开发扶贫专岗247个,发放补贴113.9万元。三是摸清培训意愿。对全县贫困劳动力的就业培训意愿摸底,并根据培训类型分解到各就业扶贫成员单位,农业部门通过上户指导的方式对有种养殖培训意愿的脱贫户进行了技术指导。2021年,该县连续开展多场送培训下乡活动,先后在15个乡镇(场)开展多场GYB、面点、月嫂等技能培训班,全年累计培训贫困劳动力170人,发放培训补贴和生活费补贴6.99万元。四是落实就业帮扶政策。2021年,该县继续加强就业扶贫政策宣传力度,鼓励脱贫劳动力外出务工,建立健全脱贫劳动力务工台账,及时为县外务工人员发放交通补贴。全年共为704名脱贫劳动力发放交通补贴29.78万元。五是鼓励扶贫车间和企业吸纳就业。该县依托江西省公共就业服务信息系统建立和完善了扶贫车间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实名制台账,并对扶贫车间运营状况和贫困劳动力就业情况进行了动态监测。同时积极落实惠企政策,鼓励园区企业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2021年,共为6家扶贫车间发放吸纳补贴3.8万元,为4家园区企业发放吸纳补贴4.9万元。(黄婷)